Access Agilent 电子期刊(2015 年 9 月)
>> 更新资料 | 订阅 Access Agilent | 文章目录
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可发现污染的制冷剂和假的制冷剂
作者:Richard Lawton
剑桥制冷科技 (Cambridge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)
Antony Atkin
Analytix Ltd
和 Remko van Loon
安捷伦气相色谱应用专家
随着制冷剂 R12(二氯二氟甲烷)因环境污染原因而被淘汰,1,1,1,2-四氟乙烷 (R134a) 的使用开始增多。R134a 也是市场上的许多制冷剂混合物中的组分之一。伪造的 R134a 可能含有污染物氯甲烷 (R40),其与冷冻设备中使用的铝压缩机表面反应会形成三甲基铝。由于这种易燃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与空气接触而自燃,工人需要对制冷剂组成进行快速、准确的测定。而且出于认证的目的,世界各地的港口当局和监管机构都要求对制冷剂组成进行确认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,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为在短短几分钟内分析制冷剂提供了可靠的方法。
便携式、鞋盒大小的仪器即可完成制冷剂组成的确认
剑桥制冷科技 (CRT) 总部设在英国,专为环境检测、冷藏系统、绝缘结构,冷藏运输和易腐货物存储提供行业知识和技能。。该公司日常操作使用的工具之一就是 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,其为制冷剂混合物的组成提供快速分析。该仪器的尺寸和低气体消耗便于运输,并且当测试完成时易于搬迁。
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可容纳一至四个独立控制的通道;所有通道都集成在鞋盒大小的便携式仪器中(图 1)。每个通道均包含一个电子气路控制、微型机械进样器、窄径毛细管色谱柱和微型热导检测器 (µTCD)。该仪器配有一根 20 米长的 Agilent J&W PoraPLOT U 色谱柱通道用于制冷剂分析。[1] 表 1 展示了该应用的方法设置。
设置 |
数值 |
---|---|
进样器温度 |
80 ℃ |
柱温 |
120 °C |
柱压 |
165 kPa,氦气 |
进样时间 |
5 ms |
样品输送管温度 |
110 °C |
采样时间 |
20 秒 |
三分多钟时间内完成所有组分分离
为了演示该系统的使用方法,我们进行了一个典型的分析。工人从制冷剂集中气体供应处用气体采样袋收集一部分样品。将Tedlar 气袋直接连接到 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。通过内置的采样泵对系统的芯片进样器进行冲洗和加载。该采样泵位于进样器的后面,消除了样品的交叉污染。
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配有一个 Agilent J&W PoraPLOT U 色谱柱通道,在短短 3 分多钟内将氯甲烷与样品中的其他制冷剂分离。将一种已知的制冷剂混合物作为校准混合物,证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可实现基线分离(图 2B)。R134a 制冷剂的样品分析结果(图 2A)清楚地表明这种制冷剂中混有氯甲烷。使用这种类型的色谱柱,所有感兴趣的制冷剂都在丙烷与异丁烷之间流出,正如与烃混合物谱图的比较所示(图 2C)。
快速、简便、可靠的结果使纠偏措施成为可能
与采集样品并耗费几天等待实验室结果不同,CRT 执行的是制冷剂气体的直接、现场的组成分析。因此,很容易确定货物纯度且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。可直接面对离群数值并采取相应地纠偏措施。
与市场上可获得的、基于传感器的制冷剂检测器相比,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实现了样品的全面表征。它提供了关于制冷剂成分的更多细节,以及 R134a 中潜在的危险杂质。欲了解该应用的更多详细信息,请查阅安捷伦出版物 5991-5905EN。
快速、便携的现场分析
剑桥制冷科技采用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进行快速分析。该系统能够实现可靠、快速的制冷剂成分分析;使用一个 Agilent J&W PoraPLOT U 色谱柱通道可在三分多钟内鉴定混合制冷剂中的氯甲烷杂质。这种简化的仪器设置无需专业的操作人员。只需设置几个方法参数,系统即可直接投入使用。
该系统除了小巧似鞋盒的尺寸和操作气体低消耗的优势之外,CRT 采用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便携性。由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制冷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重新填充制冷剂,系统移机很重要。现场分析免除了样品储存和运输,可确保及时获得结果。当测定值在纯度指标之外时,则可直接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。
如果您需要这样一台可提供快速、可靠结果的便携式气体分析仪,请详细了解 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。
参考文献
- G. A Sturrock, P. G. Simmonds, G. Nickless, D. Zwiep. “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氯氟烃替代化合物” J. Chromatogr , 648 ,423-431(1993)。
>> 更新资料 | 订阅 Access Agilent | 文章目录